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立论 >

“中部绿心”的“芯片”植入

来源: 时间:2017-02-20  
  --开发利用国家级珍稀树种香榧和红豆杉的调查考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10月17日,时任市委书记李建明批示:所提建议甚好,请吴晖同志会市农办、林业局等部门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对有基础、有条件的乡村优先扶持,形成示范,并逐步拓展产业链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打造美丽中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确定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和高度。
  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为咸宁换道超越、绿色崛起勾勒了新美蓝图。
  就如何利用开发我市绿色资源,使之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藏富于山、长富于民、绿色发展的目标,市政协组织了部分委员和专家,对香榧和红豆杉两个树种进行了专题调查考察。考察组先后到浙江绍兴、诸暨、嵊州、宁海,福建三明的明溪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深入咸安区和通山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查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香榧、红豆杉的形态、生物学特征,功效和作用
  (一)香榧
  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高效经济树种。
  香榧,又称为“中国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高可达25m,树干通直,树冠卵形,干皮褐色光滑,老时浅纵裂,冬芽褐绿色常三个集生于枝端,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叶条形,长1.22-2.5cm,宽2-4mm,螺旋状生长,在小枝上呈两列展开,叶端尖刺状尖头,基部聚缩成短叶柄,叶表深绿光亮,微凹而中脉不显,叶背中脉两侧有两条与中脉等宽的黄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少数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对生于叶腋,花期4月,果熟翌年9月,种子大形,核果状,长2-4cm,为假种皮所包被。有性生殖全周期29个月,一代果实从花芽原基形成到果实形态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即:第一年的六月形成花芽原基,第二年四月开花,第三年九月果实成熟,故有“三代同堂”的奇异现象。每年的5-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香榧树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有“寿星树”之称,生命力极强,产果期长达千年以上。
  香榧性喜温湿凉爽,幼树需要庇荫,成年结果后则要求光照充足,通风,以利花芽分化和风媒传粉,适宜海拔200-800m,但在50m左右海拔地区也生长良好,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6℃,极端低温-1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29℃,极端最高气温43.2℃,无霜期207-240天,年降雨量1100-1700mm。对土壤适应性较强,PH值4.5-8.3,耐干旱瘠薄,无论是黏土、沙土、石砾土还是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扎根生长。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通透性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沙质土生长更好。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高效经济果树,也是世界上稀有珍贵干果。香榧在我国栽培历史达1300多年,以其壳薄、仁满、质脆、味香而誉满天下。从宋代开始,加工的椒盐香榧、糖球香榧、香榧酥等都是朝廷贡品。宋代诗人苏东坡有“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食”的赞美之句,可见其诱人程度。
  香榧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香榧仁含脂肪50%,脂肪酸中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8.4%,是名贵的中药材,现代医学临床证实:香榧有抗衰老、抗辐射的作用,榧仁内含4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淋巴肉瘤有益,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杀虫能力较强。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常食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含较多维生素A,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能消除疳积食积,化痰止咳,润肠通便(适用多种便秘),痔疮,疝气以及小儿遗尿。因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有降血压,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的功效,是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已成功从香榧假种皮中提取出紫杉醇(抗癌药物),还可开发化妆品,提制工业用栲胶。
  香榧树形高大,挺拔直立,侧枝发达,树姿优美,树叶葱绿,四季常青,细叶婆娑,非常富有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和庭院绿化树种。其木材纹理通直,硬度适中,是良好的造船、建筑、家具及雕刻工艺用材。
  (二)红豆杉
  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人称“黄金树种”。
  红豆杉是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是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别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到热带地区。我国有4个种和1个变种分布。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等。我市主要分布的是南方红豆杉。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高20米左右,胸径60-100cm,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两列,条形,微弯,长1-4.5cm,宽2-5mm,果实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卵圆形,雌雄异株,异花授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
  红豆杉常见于海拔500-3500米地区,低海拔处人工栽培也表现良好。其性喜阴湿冷凉气候,一般年均气温11.2-15.6℃,年降水480mm以上。红豆杉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的中性土或微酸性土较为适宜。
  1965年11月,美国探险家詹森·威廉夫妇在阿拉斯加沿海岸探险时,发现一个村落,令他惊奇的是村里有10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116岁,全村没有一人患过癌症、糖尿病、前列腺疾病、失眠和高血压,是美国人均寿命最长的地方,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居民生活环境周围的大片红豆杉有关。
  无独有偶。我国浙江遂昌县有一个小山村,叫汤山头村,村中及周围分布着红豆杉自然群落,而且村民有用红豆杉果泡酒饮用的习惯。全村千年来没有一人患过癌症,此新闻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后经过专家进一步认证,红豆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世界植物中唯一可以从其根、茎、叶、皮、果内提取紫杉醇的物种,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头颈部癌、软组织癌、消化道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而且广谱、低毒、高效。此外,红豆杉枝叶可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痛经、降压、降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囊性肾病。
  近年来,国外医学界在紫杉醇利用研究方面,又不断发现新用途。《欧洲时报》报道,紫杉醇可用于治疗若干慢性炎症性疾病、各类硬化病、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用治疗牛皮癣和特应性湿疹等。紫杉醇是继阿霉素及顺铂后最热门的抗癌新药,又成为世界年销量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
  我国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红豆杉列为补阴之要药,主治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并能治疗其他疑难杂症。在《现代中药大辞典》、《东北药用植物志》、《抗癌中草药》等权威药典中,则明确了红豆杉具有排毒解毒、温肾通经、利尿消肿等功效,并将红豆杉枝、叶、茎列为抗癌良药。
  红豆杉还能高效净化空气。2008年9月,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检验员在一个1立方米的含苯密封容器内放入了两棵红豆杉盆景,2小时后,容器内苯、甲苯、二甲苯的残留量分别下降到了67.2%、64.4%、62.3%,72小时后下降到了16.5%、13.2%、13.5%,而甲醛的残留量在24小时后就下降到了9.01%。而另一份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红豆杉盆景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净化效率为31.8%,二氧化氮的净化率为49.0%,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效率分别为22.2%、39.9%、65.1%。
  不仅如此,一般树种白天释放氧气,夜晚吸收二氧化碳,而红豆杉白天和夜晚均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红豆杉干形高大,树冠优美,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是优良的园林和庭院绿化树种。因其全身是宝,因此被人们称为“黄金树”。
  二、我市发展香榧、红豆杉的可行性
  (一)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位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南北气候特点并存,冬虽有雪但无严寒,夏虽有暑但无极端高温,四季分明,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香榧和红豆杉生长,是香榧和红豆杉自然分布中心之一。香榧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通山、咸安和崇阳三县(区),分散在若干小群落,总面积达2000多亩,通山县夏铺镇拥有百年以上香榧树1000多株,成年榧树达10000余株,部分千年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崇阳县港口乡大东港上王湾村旁有500年榧树5株,年年丰收。我市自然红豆杉资源主要也分布在通山、咸安和崇阳三县(区),全市100年以上的红豆杉古树229株,自然红豆杉群落面积近1000亩。小群落分布在咸安区大幕乡的大幕村、桃花尖村、西山下村和马鞍头村以及通山县洪港镇沙店村、一盘丘林场、闯王镇彭家洞等地。因此,在我市山区、丘陵、岗地发展香榧和红豆杉条件非常优越。
  (二)有足够的容量空间。我市地貌构成“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区林农一般户平拥有山地10亩以上,多的达百亩以上,而林农贫困的根源在于林地产出不高,不足以脱贫致富,有林地而缺少当家高效经济林。因此,既重绿满,更重绿富应是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全市种植香榧、红豆杉各1000万株,只需占用山地20万亩左右,而且田边地头,菜园头尾都可以种植,能有效利用空闲空间,同现有三大产业相得益彰。可从根本上解决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
  (三)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发展香榧,通山2008年开始起步,目前已具一定规模。全县有5个乡镇、12个村有香榧园,面积达到了5000亩左右(通山大户程群英,今年新建香榧园达500亩),部分香榧树已开始挂果。浙江商人赵剑平,在通山投资成立了湖北林宝香榧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香榧良种壮苗培育、优良采穗圃建设、建园技术指导、果实收购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目前已培育苗木达200万株,如此滚动发展完全可以满足我市香榧建园造林的需要。
  红豆杉的发展,主要在咸安区大幕乡兴起。该乡目前有红豆杉育苗大户5户,建成红豆杉苗圃100多亩,年可出圃红豆杉苗木300多万株。同时,该村几户农民已造红豆杉林1000多亩。2016年,咸安区政府投资10万元,支持从江苏无锡引进红豆杉新品种4000株进行试种。另外,通山县也有10余户培育红豆杉苗木达150多万株,造林400多亩。崇阳也有少数农户已经开展红豆杉苗木的培育。目前,我市红豆杉苗木完全可以满足造林建园需要,为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极高的经济效益。香榧树不仅是“景观树”,更是“摇钱树”。香榧坚果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其价格也一路飙升,且每到年关基本脱销缺货。由70年代的每斤0.86元到现在的每斤200元左右。如果利用2+5的苗子上山建园(即两年实生苗嫁接后再在大田培育五年),三年后即可挂果,第四年可采青果4斤左右,每斤青果收购价按25元(青果收购价一般为13-40元),收入可达100元,每亩按35株计算,收入可达3500元。再过十年,单株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到栽植二十年时,单株产值达3000元以上(高产的可达8000元左右),每亩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而且盛果期达千年以上,随着树龄的增长,单株产量和效益会越来越高。浙江诸暨赵家镇榧王村有一棵1300年“香榧王”,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万元树”。故当地有“一年种榧收千年,一代种榧百代享”的农谚。不少榧农在绍兴、诸暨市买房定居,开着豪车摘香榧。据介绍,韩国有一个村利用香榧发展香油、化妆品系列产品,年产值高达20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香榧坚果市场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红豆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采收加工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一般在第三年即可适当采收枝叶,鲜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根据有效成份含量的积累,枝以嫩枝为好,叶以老叶为好,10月份为其最佳采收期。栽植达到7年的红豆杉,如全株采收利用、单株收入可达100-400元,每亩按666株计算,收入可达6-26万元,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如不采取全株利用的办法,则可长期收益。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每公斤售价曾高达200万元,超过黄金价格(现仍达每公斤20多万元),这也是红豆杉又叫黄金树的原因。如果建设红豆杉用材林基地,按40-50年一个轮伐期,每亩红豆杉到主伐时收入可达60万元左右,是杉木的20倍,效益非常可观,红豆杉作家具用材堪比红木。
  据统计,世界上癌症年发病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自从199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AD)批准紫杉醇为治疗晚期癌症的药物以来,全球紫杉醇年需求量为5000公斤以上,而目前每年产量仅为2000公斤左右,产品供不应求。如要满足市场需求,年需消耗红豆杉树皮10000吨以上,即使全球的红豆杉树皮采净,也仅能维持短期需要,所以,人工发展红豆杉资源,建立红豆杉医用原材料基地前景广阔。
  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实行“政府主导、科技先行”,近20年坚持不懈发展红豆杉产业,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制药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红豆杉之乡”。龙头公司南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7项国际发明专利、39项国家专利、3项美国专利,开发50多个品种,总资产2亿元。
  (五)有上级部门的重视。国家林业局非常重视香榧和红豆杉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8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香榧产业发展科技十三五规划论证会”,进一步明确了香榧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认为香榧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珍稀健康干果,也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效益高,生态景观好,把湖北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八个省区之一,而湖北的重点在咸宁。同时,国家林业局对红豆杉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红豆杉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兼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极高的药用经济价值,国家支持在适宜范围内大力营造红豆杉林”。
  我市大力发展香榧和红豆杉,可争取国家和省林业部门的重点支持。
  三、对发展香榧、红豆杉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香榧和红豆杉集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树种、珍稀树种、我市乡土树种和高效经济树种于一身,是上苍对咸宁人民的恩赐,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让香榧和红豆杉在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以及“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让其像楠竹、油茶、茶叶三大产业一样,为咸宁真正实现“绿富”作出贡献。并要求市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拿出发展香榧、红豆杉的意见,做好规划,付诸实施。
  (二)大力造林。香榧和红豆杉造林建园,建议几个轮子一起转。第一,抓好国有林场造林,我市共有国有林场14个,面积60万亩,地方国有林场15个,面积37万亩,山地面积大,而且技术力量雄厚,要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大造香榧和红豆杉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发动现有农业种植企业、专业大户种植香榧和红豆杉,市政协委员、湖北锦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表示,今年要在咸安大幕乡流转山地500亩,营造香榧和红豆杉林,以后将逐年扩大面积;第三,发动山区丘陵地区千家万户种植;第四,在现有的种植园,特别是茶园的园道、园缘种植香榧和红豆杉,既能提高茶叶品质,又能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第五,在市区公园、园林、旅游景区、厂矿、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和自然村落庭院种植(种植实生苗);第六,大力发展红豆杉盆景,改善居民室内环境、提高健康水平。通过多种形式造林建园,使香榧和红豆杉尽快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产生效益。
  (三)开展科研。首先,应借鉴外省经验,开展香榧、红豆杉种植、加工的科技研发推广工作,育壮苗、种得活、长得快、产量高、效益好。林业部门要编写香榧和红豆杉种植技术手册,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技术指导;第二,要组织湖北科技学院和有关科研院所,开展香榧和红豆杉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研究;第三,要组织引导市内药品、食品企业开发香榧食品和红豆杉食品药品,比如紫杉醇的提取和抗癌药物的研发,红豆杉茶、红豆杉酒,红豆杉和香榧保健食品等;第四,要争取省林业厅将香榧和红豆杉研究开发中心落户咸宁。
  (四)政策支持。要制订扶持发展政策,像扶持“三大产业”一样支持香榧、红豆杉造林建园;要筹集资金,由林业部门委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优质壮苗,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植;要争取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项目支持。同时,要支持通山林宝公司和咸安、通山等红豆杉发展合作社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化发展。
  (五)加强保护。香榧和红豆杉都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资源。2003年省政府以鄂政办函〔2003〕70号文件,明确建立通山县三界榧树群落自然保护区。2002年,省林业厅批准设立了咸安区大幕乡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对自然群落要依法保护,严禁盗采、盗伐、盗摘、盗挖。要继续做好香榧和红豆杉古树名木调查登记和保护,开展香榧和红豆杉选优工作,建立本地资源采穗圃,为产业化建设服务。同时对新建林园,加强保护,维护投资者和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香榧和红豆杉既是生态林、景观林,又是高效经济林、药用林、战略储备林。对两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的有效开发利用,是中部绿心的“芯片”式植入和品牌再造,是我市做足“绿色功课”的新抓手,不仅能解决“绿满”的问题,更能解决“绿优”、“绿富”的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工程。在继续大力发展我市茶叶、楠竹、油茶三大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香榧、红豆杉、雷竹三产业,形成六大品牌绿色产业,为千亿农产品加工业再注动能,使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实至名归,福荫后代。
  (执笔:熊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