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立论 >

努力把咸宁建设成中国有品质有魅力的康养福地

来源:农工党咸宁市委会 时间:2020-04-20  

农工党咸宁市委会

发言人:鲍翠玉

 

当前,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老人已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6%以上。同时,我市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未富先老、增长速度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的特点。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市委的领导和市政府的推动下,我市康养产业异军突起,成效显著。

一是康养产业规划走在全国前列。先后编制了《咸宁市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健康咸宁2030行动纲要》《“九养咸宁”旅游休闲业态规划》等指导性规划,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引导性政策,在规划、政策引领方面奠定了基础。2016年,我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50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三年来,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养结合签约医、医融养、养办医、医入户“四种模式”。 

二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渐成新业态。以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以医养、泉养、康养、药养、茶养、森养、水养、食养、文养“九养咸宁”为特色的养生元素得到推广。融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康养旅游等为一体的健康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在全市形成新的增长点。20156月,我市荣获“首批十佳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称号。

三是康养项目开发势头良好。康养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诸多企业纷纷进军我市健康养老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近年来,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和策划(含引进)大健康项目477个,大旅游项目323个,大文化项目161个。争取国家和省级健康预算投资项目31个,争取预算内项目资金1.9亿元。吸引了省联发投、绿地集团等知名企业来咸投资。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温泉度假区、健康小镇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积极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我市康养产业虽然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短板: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奖励和优惠政策不能执行到位,政策性补贴标准水平低。二是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城乡养老机构床位及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康复医学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比重小,仅为3.5 % 三是康养专业人才匮乏。与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当前康养领域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服务人才普遍不足。四是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部分康养机构仅限于将其作为对社会的概念性宣传,致使康养项目不能有效得到融资、税费、用地、投资回报、人员流动等政策支持。医保报销一体化缺乏政策支撑。

结合康养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和我市实际,我们建议:

(一)加强协调,将康养产业作为我市重点产业强力推进。将我市康养产业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布局,并放在全国大格局中,作为一个“特色景点”来谋划,尽可能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防止低水平的同质化发展。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健康湖北”前列。

(二)发挥特色,将康养产业作为我市特色产业打造扶持整合温泉医疗单位研究机构,建立温泉科学研究院;继续做好“九养咸宁”品牌;构建我市“一江(长江)一山(幕阜山)五流域”生态保障体系和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打造环幕阜山、环斧头湖(西凉湖)、大幕山旅游康养发展带;重点推进一批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创建5A级景区、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华中优秀旅游城市”,提升全域康养旅游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登山、滑翔、山地自行车等山地运动,游泳、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规划启动环斧头湖(西凉湖)休闲运动带建设,继续办好咸宁国际温泉马拉松、咸宁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积极申办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争取国家级运动队培训基地落户咸宁,提升城市休闲运动全国影响力。

(三)统筹供需,推进康养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加快建立康养科研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康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范康养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三是提升康养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康养服务数据库,建立互联网+康养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康养服务时效性和有效性。

(四)配套政策,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强化康养政策体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精神,使国家政策在咸宁落地生根。二是强化康养保障体系。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养老资金投入,尽可能减轻康养税费负担,保障康养机构的有效进入和有效供给。三是强化康养医保体系。完善医保结算,全面打通城市之间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探索出台长期护理险制度进入医保程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优化康养资源配置。

(发言人系市政协委员,湖北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