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咸宁市委员会
发言人:孙和平
绿色是咸宁的本色和底色,绿水青山是咸宁的金字招牌。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将生态文明融入到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绿为纲,擘画绿色发展蓝图;以绿为本,做大做强生态产业;以绿为宝,守护一方碧水蓝天;以绿为荣,共建共享绿色生活,全力打造中国中部“绿肺”“绿心”。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0.44%,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1.27%,2019年城区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19位,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个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城市”的地级市。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殊荣。诚如一名省级领导所说,不来咸宁不知道湖北有多美。
成效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部分关停的非煤矿山仍然有死灰复燃的风险,河道非法采砂整治重压态势下仍存在违法行为,部分山体仍然被局部破坏,部分水体仍然存在局部污染,城乡局部地区仍存在非法排污现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有死角,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仍然不牢,等等。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要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加大《咸宁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5-2023年)》的执行力度,加大《咸宁市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咸宁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咸宁市陆水流域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和检查督办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全力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功,将我市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二、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和监管力度。要发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责,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检查,对突出环境问题出重拳,下猛药。相关责任单位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管发展必须管生态环境、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境制度,以联席会议、会商会等形式,及时沟通、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新格局。关闭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配套率;完成我市重点水域围网围栏网箱养殖拆除工作;关停非煤矿山,注销非法采矿许可证,加快恢复矿山治理工作;提升地表水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构建现代监测体系;加强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先建成低碳公交城市;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利用率;重点推进我市申报的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试点确定的5条入河黑臭水体系统治理。
三、破解生态保护优先与产业化进程冲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工业升级,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健康五大千亿产业;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平台建设,加快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借助入围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机遇,坚持走优质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商贸、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森林养生示范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创建工作。
(发言人系市政协委员,民盟湖北科技学院总支副主委、湖北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兼语委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