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淼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将特定文化进行去粗取精提炼后融入产品设计中,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成功的旅游文创产品,可以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增效。一是直接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如迪士尼乐园的米奇及其衍生品,每年销售超过30亿美元,大大提升了旅游产业附加值。二是制造话题吸引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群。2011年日本熊本县推出了“熊本熊”这一吉祥物,迅速红遍日本,“代言”的各种产品,出道仅两年就为熊本县创收约76.3亿人民币,5年内旅游人数增长了近20%。三是推广地方特色文化。近年来十分成功的故宫文创产品,一年营销额达10个亿之多,让尘封于故宫内的文物被世人所熟知,很好地实现了文创产品的精神价值——文化传承。
目前,我市的旅游文创产品主要有“咸宝小宁”城市吉祥物系列、博物馆系列、青砖茶系列、三国文化系列等,但总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甚至无法与旅游市场有效衔接,形成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景区出售的服饰、木制工艺品、儿童玩具,还有城市吉祥物IP产品等,雷同老套,缺乏地域和时代文化特色,难以让年轻消费者满意。二是缺乏专业设计机构和团队,能够开展独立设计的团队,市级层面仅方片互动一家公司。景区要么从外地采购,要么委托外地设计研发。三是缺乏市场规范和监督体制,存在市场缺乏自律、行业监管困难的现状,导致行业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较差。四是营销手段单一,缺少有号召力的知名IP品牌,文创产品不成体系,产品形式的可延展性不强,造成衍生性差,不能形成强大的营销黏性。
针对我市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加大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力度。一是突出文化特性。支持有实力的景区打造自己的旅游文创产品DNA,用景区标志性元素做各种衍生品,表现旅游地的核心文化。在设计中把握好趣味性,增强自身特色,做到“匠心独运”。比如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可围绕诸葛亮、周瑜、庞统等设计研发人物个性肖像产品,提高辨识度。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要符合旅游发展趋势,重视市场调研,在市场需求中寻找设计灵感,在游客消费行为分析中发现商机。
(二)建立完善旅游文创产品市场体系。一是按照可参观、可体验、可互动的方式打造一批咸宁文创产品旗舰店。
旅游文创产品的主要销售地点并不是在景区,而是在专门设立的旅游文创产品旗舰店,这些旗舰店本身就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来吸引旅游者。二是推动旅游文创产品与互联网相融合。借助和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O2O模式将线上与线下购物相融合,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上浏览选择产品,在线下实体店确认,最后在线上付款。
(三)加强旅游文创产品行业管理。一是制定并落实扶持旅游文创产品行业发展的政策。对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进行引导和管理。设立奖励基金,奖励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二是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建议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每年举办一次,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大赛,培育原创产品,形成咸宁特色品牌。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在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新产业技师学院开设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专业,培养高水平的开发设计人才。有计划组织现有设计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提高开发设计水平。
(四)创新旅游文创产品营销手段。一是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支持企业(景区)建立适合自身的“互联网+”市场营销模式,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淘宝专区等方式进行宣传和营销,实现商家与消费者有效沟通与互动,促进企业改进产品设计与服务。二是创新营销手段。针对旅游核心族群的需求特点,制造网络事件、提醒广告或者在当红的网络影视剧或游戏作品中做植入广告。在旅游文创产品网上商城策划一系列团购、领取优惠券、电子券等活动,增加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三是在旅游文创产品营销中引入“旅游IP”理论。IP意为知识产权、独特识别物,旅游IP是指以IP为核心吸引物为景区开发、打造一种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旅游模式。利用IP的主题形象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可供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比如玩具、服饰、文具、家居用品等。要支持旅游景区根据现有的旅游资源确定IP产品的主题,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文创IP产品。
(发言人系市政协常委、市中心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