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政建言 >

推动嘉鱼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时间:2022-11-17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莲藕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将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高质量发展莲藕产业,嘉鱼县出台奖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造福广大藕农。按照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四个一”履职实践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拓展嘉鱼莲藕产业发展新路径,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孙新淼带领提案委部分委员深入新街镇湖地野藕生产加工基地、嘉鱼康丰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陆溪镇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基地、企业调研座谈,并结合有关方面情况和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发展现状。嘉鱼县滨江拥湖,湖泊众多,莲藕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嘉鱼县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着眼长远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中心,转变传统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莲藕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集品牌、规模、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莲藕(包含莲藕、莲子、藕带、野藕)成为嘉鱼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热播嘉鱼珍湖莲藕之后,嘉鱼莲藕闻名全国。从2017年起,经过3年创建,嘉鱼成功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前,全县莲藕种植面积达6.3万亩,其中莲藕2.4万亩,野藕1.5万亩,藕带0.68万亩,莲子1.8万亩;总产量4.99万吨,其中莲藕3.8万吨,野藕0.75万吨,藕带0.26万吨,莲子0.18万吨;2021年全县莲藕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9270万元。

    二、产业优势。一是文化底蕴厚重。据县志记载,嘉鱼莲藕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嘉鱼古谣有“长江的鱼,嘉鱼的藕,皇帝、才子吃了不想走”。相传唐明皇坐御舟下江南,畅游南嘉水景,食用了当地特产“子午鱼炖藕汤”,一时兴起,高声快意吟颂《诗经·小雅·南有嘉鱼》,赐名“嘉鱼”。二是地理区位优越。嘉鱼紧邻武汉,武深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贯穿全境,以嘉鱼为中心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岳阳、洪湖、汉川、江夏等都是莲藕主产区,有利于吸引莲藕加工企业落户嘉鱼,推动产业规模发展。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嘉鱼地貌为“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与庄园”,境内大小湖泊16个,湖畔野生莲藕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冷,有利于莲藕夏季旺盛生长和冬季自然贮存;境内无污染工厂企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生动植物腐殖质含量丰富,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农业生产用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莲藕生长。四是品牌特色明显。“嘉鱼莲藕”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珍湖莲藕”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莲连莲”牌系列莲子产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珍湖雪”泡藕带荣获“湖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称号,嘉鱼野藕通过选取野生种质资源规范化种植后,成功注册“湖地野藕”商标,深受高端消费市场青睐。五是加工初具规模。全县现有运行质量较高的莲藕专业合作社8家,莲藕加工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莲子生产加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湖北嘉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藕带、莲藕加工);拟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湖北鸿富公司(莲藕出口)、咸宁外婆湖食品有限公司(藕带加工)、湖北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野藕加工)。年加工莲藕1.45万吨、莲子0.5万吨、藕带0.26万吨,共计2.21万吨,实现产值2.38亿元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嘉鱼莲藕产业快速发展,标准化种植逐步推广,莲藕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但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加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推广应用不够,莲藕产业发展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地规模不大。全县莲藕面积虽有6万亩,但有1.5万亩处于低洼地带,极易内涝,产量得不到保证,相比周边的洪湖、仙桃、汉川、江夏等地,基地面积相对较小,遇上加工高峰期还需从外地购进莲藕原料,且因农户是自发种植,没有形成连片规模化种植。二是种植模式不新。莲藕种植仍然采用的是“一种一收”的传统模式,缺少“藕稻连作”(早藕-晚稻)、“莲渔套养”、“藕虾共作”等新模式,藕农种莲得莲,种藕得藕,综合效益低。同时,由于同一田块多年种植同一品种,重茬严重,进而造成病菌、害虫数量逐年积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影响莲藕产量和品质。三是技术水平不高。莲藕种植户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农药化肥使用较多,导致莲藕产量不高,品质欠佳。例如藕带种植、采收均较为粗放,导致浮萍封塘、光照不足、减产降质。莲藕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施肥和喷药基本上靠人工,成为制约莲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莲藕保鲜储藏技术不够先进,缺乏专业的物流分销通道,不能满足电商销售及销售期延长的需求。四是品种结构不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缓慢,长期种植莲藕老品种,引进新品种较少,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例如本地藕带品种参差不齐,既有野生藕带、又有莲子藕带,退化严重,而目前市场俏销的“芦林湖”、“白玉簪”等藕带品种种植较少,占比不足三成,不利于统一品种加工。五是品牌推广不力。虽成功注册“珍湖莲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且“嘉鱼莲藕”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由于宣传推介和开发利用不够有力有效,加之中小企业、个体户的品牌化发展意识淡薄,未能有效放大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影响。特别是“嘉鱼莲藕”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应用不够有力,嘉鱼莲藕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与洪湖、蔡甸、汉川相比还有差距。

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扶持。从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聘请专业团队,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出台扶持土地流转、生产设施建设、机械化装备购置等补贴政策,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整合农业、水利、交通和文旅等部门资源、政策、项目和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合力推进莲藕产业提档升级。

2.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依托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业内专家深入合作,加大莲藕良种选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开展莲藕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对土壤微环境、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专题研究,形成《莲藕种植技术操作规范》,引导全县莲藕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对藕农进行全面系统培训,使其掌握生产关键技术,有效推动莲藕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莲藕生产、加工、仓储、流通标准体系,开展莲藕加工产品研发,提升莲藕产品科技含量,推动莲藕深加工产业发展。引入莲藕种植采收专用机械,实现栽培轻简化、采收机械化,以及灌溉、施肥、用药等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提高莲藕生产效率。

3.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对初级加工企业新技术运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组建莲藕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化发展模式,增强莲藕产业龙头企业实力。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格局。鼓励引导企业负责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统筹运营管理,农户负责种植,莲藕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实现合作共赢。加强对企业挂钩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4.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统筹运用好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成果,以价值链提升为目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农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将“旅游+”“生态+”等新模式融入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莲文化,积极发展以农事体验、创意种植、农业科普、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等新业态。结合乡村振兴,依托莲藕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及当地民俗、文化,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依托莲藕产业基础推进莲藕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莲藕汁、藕粉、藕汤、莲子酒、莲芯茶、荷叶茶等新特优产品,延伸莲藕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5.打造莲藕品牌,扩大市场影响。积极申报“嘉鱼莲藕”区域公用品牌,挖掘品牌文化,优化包装设计,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征鲜明、有全国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莲藕品牌体系。以“嘉鱼莲藕”“珍湖野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化销售。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组织莲藕生产经营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农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展会,扩大嘉鱼莲藕市场影响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扶持电商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建立绿色优质莲藕产品专属营销渠道。

(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副主席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