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长廊 >

三国名将与陆口

来源: 时间:2016-11-15  
  王亲贤
  六溪口,在县西南,即古陆口。三国时,吴以此为控地。按旧志,鲁肃自江陵下屯六口。肃卒,吕蒙代之。后吕岱又领潘璋卒屯于此。按《水经注》,陆水经吕蒙城西,又经蒲矶山,北入大江,谓之刀环口,又谓之蒲矶口,即此口也。
  --乾隆《嘉鱼县志》
  陆水(通城、崇阳境内称隽水),发源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幕阜山北麓,源头在通城县马港镇高峰村境内,流经咸宁市内的通城、崇阳、赤壁、嘉鱼四县市,在嘉鱼西北隅的陆口注入长江,全长一百八十三公里。陆口一名刀环口,因陆水于此环流似刀形而得名;又因陆水经蒲矶山北入大江,亦称蒲矶口。三国时代,陆口是东吴的军事重镇。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赤壁大战以后,相继有鲁肃、吕蒙、陆逊、潘璋、吕岱等东吴大将领兵驻屯。其间,孙权于建安十九年(214)驻跸陆口。三国时期的许多大事,都和陆口有很大的关系。至今在陆口周围一带,留下了许多三国时期的古城、古墓和古兵器。
  周瑜:战赤壁以伐乌林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杰出的军事家。建安十三年(208)十月,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曹军在赤壁打了一场遭遇战,曹军退回江北岸,周瑜则屯兵南岸的赤壁、陆口一带寻找战机。
  周瑜少时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加入孙策旗下,任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周瑜助孙策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孙策、周瑜分纳大、小乔。后再进逼寻阳,大破刘勋,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奔丧,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辅孙权。建安十一年(206),周瑜督孙瑜等讨伐麻、保两处贼兵,俘虏万馀人,后还守官亭。后来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领千人进扰柴桑,周瑜追讨,生擒邓龙。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以周瑜为前部大督,讨伐江夏,打败黄祖。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立即准备南征。当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依附荆州刘表,孙权也早就看中了荆州之地。曹操恐孙权占先,于建安十三年(208)九月大举挥师南下。当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众南逃,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治所在襄阳),收降刘琮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
  大军压境,孙权的部下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孙权受到鲁肃以及代表刘备势力出使的诸葛亮的说词影响,犹豫不决。鲁肃劝孙权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指出:“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下同) 于是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
  这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驻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刘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
  《三国志》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据此可知,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长江南岸。据光绪《咸宁县志》记载:“旗鼓脑,在县南十五里,相传为曹操治兵处。”“宿曹湖,在立寨沟北,曹操宿兵于此,因名。”可见,当时陆续过江的曹军先头部队已零星分布于咸宁至赤壁一线。此时曹军一来新到江南、部署未就,二来不服水土、疫病流行,当孙刘联军沿江而上时,曹军被迫收缩至赤壁一带。两军遭遇,刚一接战,士气低落的曹军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乌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
  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因为陆水是这一带最大的长江支流,便于水军扎营屯驻,周瑜自然而然地选择离赤壁十余里的陆口作为大本营,将所部分布于江南陆口、界石、雁嘴、龙潭脑至高铁岭龟湖山一带,并在突出于江中的石头山(今赤壁山古战场旧址)设立哨所,窥视对岸乌林的曹营。而与周瑜、程普等“并力逆曹公”的刘备所部,则在下游的嘉鱼鲍山至蜀山一线。乾隆《嘉鱼县志》记载:“大小蜀山,先主与吴会拒曹操,驻跸于此,故名。”
  当时,曹营将士多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连接成水上营寨,称为连环船。见此情景,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认为可行,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黄盖先派人给曹操送去诈降信,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与程普乘胜追击,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周瑜派甘宁先攻占夷陵,曹仁分兵包围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卫后方,亲率吕蒙前往解甘宁之围,解围后引军屯驻北岸。周瑜亲自率军进攻,但右胁被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撤退。曹仁闻得周瑜伤重不起,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挑战。周瑜起身,行到军营激励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南郡终于被攻克。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局面,周瑜声威大震,名扬天下。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刘备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周瑜献计软禁刘备,想分化刘备阵营,但孙权不用。建安十五年(210),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孙权答允。周瑜从京口出发,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
  赤壁之战,应为东吴屯兵陆口之始。战后,陆口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地方,开始变得重要起来,成为东吴的战略要地。
  鲁肃:屯陆口以拒关羽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他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逝巴丘,孙权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先驻江陵,后屯陆口。
  鲁肃喜读书、好骑射,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时,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相赠,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197),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投奔孙权。孙权甚喜,向他请教天下大计。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下同)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便促进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听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孙权采纳周瑜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而以程普代周瑜领南郡太守。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南郡借与刘备后,程普改任江夏太守,鲁肃则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孙权将长沙郡的浏阳、汉昌、下隽和南郡的州陵四县,新置为汉昌郡,鲁肃被任命为首任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214)夏,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此前,益州牧刘璋法度颓败,纲纪废弛,周瑜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有所图,假意请求孙权“宽贷”刘璋,孙权答应了。后来,刘备却自行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猾虏乃敢挟诈!”
  当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零陵,以鲁肃以万人屯巴丘(岳阳),以御关羽。孙权从建业(今南京)进驻陆口,为诸将节度。时在建安十九年(214)。
  吕蒙兵之所至,长沙、桂阳望风而降,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到益阳,以争夺三郡。鲁肃率兵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毅然赴会。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呵斥那人,用眼光示意其离去。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此时吕蒙已诱降郝普,尽得三郡将守,战争一触即发。曹操乘机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双方休兵罢战。孙权离开陆口。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据嘉鱼鲁氏宗谱,鲁肃卒葬汉阳龟山(鲁山),其夫人曹氏、程氏、孙氏随其第四子鲁乾贞于吴五凤元年(254)迁居现之嘉鱼县烟墩鹅塘;太平年间(256-257)鲁肃夫人相继病卒,葬鹅塘鲁家林。其墓尚存。
  从建安十五年(210)到二十二年(217),鲁肃屯驻陆口七年,在周围留下了太平城、鲁肃粮城等遗迹。《大明一统志》载:“太平城,在蒲圻县西南八十里,吴孙权遣鲁肃征零陵,于此筑城。”太平城在今赤壁市新店古城村,三面环田,南面有蟠河绕过,蟠河经黄盖湖在太平口入江。古城由泥土、沙石夯筑,为长方形,内套小城,总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太平城于清末已遭破坏,现仅存蟠河一线。
  吕蒙:驻陆口以图荆州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东吴名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冬,鲁肃病卒。吕蒙西屯陆口,鲁肃所部人马万余归吕蒙指挥,又拜汉昌太守。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在军旅之中,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看重。
  建安二十二年(217)冬,镇守陆口的鲁肃去世。吕蒙代其为将,驻陆口,原来鲁肃所部人马万余全都归吕蒙指挥。孙权任命吕蒙为汉昌太守,增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吕蒙的辖区与关羽的江陵毗邻,二人各守其土。吕蒙深知关羽善战,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从地势上讲,又处在自己的上游,绝对不会长期相安无事,于是积极备战,准备伺机收回荆州。
  起初,鲁肃等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当时,吕蒙就持有不同见解,曾向孙权献陈密计:“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下同)孙权深纳其策,又对吕蒙说起攻取徐州的意图,吕蒙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孙权认为这一建议切实可行。
  吕蒙代替鲁肃为将后,与关羽对峙。于是一反常态,一到陆口,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吕蒙上书孙权:“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上书后,吕蒙声言病重,孙权则公开下达文书,召他回建业。关羽闻讯,果然中计,逐渐把守备兵力调往樊城。
  闰十月,吕蒙奉孙权之召返回建业,途经芜湖,定威校尉陆逊前来拜见。经过一番交谈,发现陆逊是可用之才。后来吕蒙拜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他在陆口指挥,他极力推荐陆逊。孙权遂下令由陆逊代替吕蒙。陆逊到了陆口,马上写信给关羽,表达仰慕之意,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关羽愈发大意。
  曹操从汉中回长安,派于禁增援樊城。关羽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关羽新得人马数万,粮食匮乏,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武穴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向江陵进袭。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驻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糜芳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
  当时,关羽正与徐晃对峙,对吕蒙的举动毫无察觉,惊闻江陵失守,急忙从樊城撤军而回。此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关羽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被拒,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是年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西逃漳乡(当阳县东北)。孙权又派朱然、潘璋截断了他的退路,关羽父子最终被擒,荆州遂平。
  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诊治护理,但最终不治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吕蒙屯驻陆口的时间前后不到两年。其间,他修筑城防,厉兵秣马,积极谋取荆州,卒后下葬于吕蒙城中。《大清一统志》、《湖北通志》、《蒲圻县志》、《嘉鱼县志》等书记载,吕蒙墓在石头口吕蒙城内。《太平御览》引《荆州记》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元嘉年间,在石头口掘出吕蒙墓,“冢中有骷髅极大,蒙形长伟,疑蒙骷髅也。”时墓已露,未予修葺,久后墓失。
  陆逊:屯陆口以战夷陵
  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议,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建安二十四年(219),吕蒙向孙权献取荆州之策,孙权乃召陆逊,拜为偏将军右都督,代吕蒙屯陆口。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所知,直到建安末年,吴、蜀争夺荆州时,他才脱颖而出,成为吴军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与孙刘联军为争夺荆州,进行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蜀前将军关羽水淹魏七军,生擒主帅左将军于禁,乘胜围攻败退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魏征南将军曹仁,一时威震华夏。魏王曹操采纳丞相司马司马懿、曹掾蒋济的建议,利用刘备拒不归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出现破裂之隙,派人劝说东吴孙权抄袭关羽后方,并许诺把江南封给孙权。驻军陆口的东吴大将吕蒙认为,关羽素怀兼并江南的野心,是对东吴的很大威胁,建议孙权趁机消灭关羽,以解除后患。孙权采纳其计。
  闰十月,为隐蔽企图,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吕蒙说:“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陆逊:“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吕蒙大惊,但为不泄露军机,便说:“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下同)经此番交谈,吕蒙发现陆逊是可用之才。后吕蒙拜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到了陆口,立即写信给关羽:“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又说:“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陆逊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信中以卑下的言辞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关羽看信后,对陆逊甚为轻视,以至愈发大意,完全丧失了对东吴的警惕。他把留守后方、用于防备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关羽不善团结部下,引起部下的不满。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糜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
  陆逊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十一月率军直下荆州公安、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其他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而降。接着,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等率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李异率水军,谢旌率步兵破蜀军詹晏等,俘陈凤。又率军大破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大族文布、邓凯等招聚夷兵数千人,企图抵抗吴军。陆逊再次令谢旌攻讨文布、邓凯,二人逃走,蜀军任以为将。陆逊派入前去诱降,文布率众而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匆匆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糜芳、士仁献给了吴军。关羽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只得领兵退守麦城,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窜,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陆逊前后斩获、招纳蜀军数万人,孙权即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蜀汉章武元年(221)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的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拒蜀军于夷陵,双方有几次交锋,各有胜负。陆逊用积极防御的战术,坚守不出。这一战术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地区,运粮十分不方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士气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命令士兵驻守与树林茂密之处,连营四十余座。陆逊认为发动袭击的机会已经来临,就发动攻击,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惨败。时在吴黄武元年(222)八月。
  陆逊屯驻陆口的时间不长,影响却很大。陆水原名隽水,据说在建安二十四年(219)陆逊驻此后,乃改隽水为陆水,其入江口始称陆口。另一种说法是因吴将陆涣而得名。陆涣不见于《三国志》,但《水经注》载其曾任江夏太守,并载:“陆水又屈而西北流,迳其县(崇阳)北,北对金城,吴将陆涣所屯也。”
  潘璋:保南郡而备陆口
  潘璋(?-234),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孙权的爱将。吴黄武元年(221),潘璋自江陵以平北将军下备陆口。
  建安元年(196)孙权任阳羡长时,潘璋就开始跟随孙权。潘璋天性放荡,喜欢喝酒,没有钱买酒就去赊,人家来讨债,他就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孙权对他却发生兴趣,让他去召募士兵,募得部众百余人由他带领。后来因为征伐山贼有功,升为别部司马。后来又担任吴郡的集市刺奸,由于他出身低微,接触社会下层,对治理盗贼反而熟门熟路,那些盗贼很快也就销声匿迹了。后来担任豫章郡西安县长。当初刘表任荆州牧时,西安县百姓常受盗贼的骚扰。自从潘璋任西安县长以来,贼寇便不敢入境侵犯。邻县建昌又有盗贼作乱,潘璋转任建昌县令,加授武猛校尉,讨伐盗贼,一个月内就把盗贼全部平定,又召集本地的散兵游勇,得到八百多人,带领他们返回建业。
  建安二十年(215)合肥战役期间,魏军大将张辽发动突袭,诸将没有防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等人败逃。潘璋跟随在后,驱马前进,斩杀了宋谦、徐盛军中的两个逃跑者。于是士兵回身接战。孙权称赞他的勇敢果断,任命他为偏将军,领百校,屯半州。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袭击关羽,关羽退守麦城,吴范预测关羽伪降,孙权于是派遣潘璋和朱然截断关羽退路。潘璋来到临沮,驻扎在夹石。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马马忠在漳乡活捉了关羽、关平和都督赵累等人。
  孙权表彰他的功劳,随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秭归两个县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固陵郡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魏黄初二年(221)甘宁去世后,孙权将甘宁的兵马归并给了潘璋。
  吴蜀夷陵大战时,潘璋同陆逊一起并力对抗刘备大军。潘璋部下斩杀了刘备的护军将官冯习等人,战绩不小。孙权任潘璋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刘备退守白帝城。潘璋、徐盛等人上书孙权,要求再次进攻刘备。陆逊、朱然、骆统等人表示反对。孙权在经过分析后,决定撤军请和。
  魏黄初三年(222),曹丕发现孙权并非真心归服,大举攻吴。文帝曹丕驻驾在宛城,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等人进攻江陵的朱然。潘璋、诸葛谨、杨粲等人奉命解围,但没有成功。夏侯尚等人派前锋部队三万人设置浮桥,渡江后到百里州上,诸葛谨、杨粲等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而魏军争渡不停。潘璋说:“魏军声势正旺,江水又浅,不能与他们交战。”便带领自己的兵马到魏军上游五十里处,建立水城。又砍伐数百万捆芦苇,绑成大筏,想顺水放火,烧毁浮桥。作筏完毕后待水涨放筏时,夏侯尚等人因为久攻江陵不下而退兵。潘璋顺江而下,驻守军事要地--陆口。
  吴黄武六年(227),孙权出征石阳,回师时让潘璋在后掩护,由于夜间行军发生混乱,加上敌军追击,潘璋抵御不了,后由朱然协助抵御敌军。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任命潘璋为右将军。其时,潘璋仍屯陆口。
  潘璋为人鲁莽勇猛,禁令严明,喜好建功立业,带领人马不过几千人,但所到之处常常可以起到上万兵力的作用。征战驻扎时,潘璋设立军中市场,其他部队没有的物品,都靠军中市场补给充实。但是他天性奢侈,晚年更加厉害,使用物品的规格超出了规限。有的富有的将士被他杀死夺走财物。他多次不遵法令,监察部门检举报告,孙权因爱惜他的功绩而不加责问。
  吴嘉禾三年(234),屯驻陆口十几年的潘璋去世,孙权下令将其部队交由吕岱接管。
  吕岱:屯陆口以督蒲圻
  吕岱(161-256),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今江苏泰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东征西讨,开疆拓土,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资治通鉴》注者胡三省评价: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吴嘉禾三年(234),潘璋去世后,孙权下令马岱领潘璋士众,屯陆口,后徙蒲圻。
  吕岱早年为郡县小吏。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步入中年的吕岱随着北方名流南迁至江南。建安五年(200),孙权执掌江东权柄以后,广揽人才。吕岱前往投靠,孙权派他到吴郡(今江苏苏州)试任郡丞。孙权刚接过孙策的位子,跑到县里去视察,结果吕岱无论是处理事情,还是回答孙权的问题,都很合乎孙权的心意。孙权于是将吕岱留在身边,任录事,掌管文案,不久又委吕岱以重任,派他赴余姚县担任县令。他到任后,“招募精健”,组建了一支一千余人的武装。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吕氏的嫡系武装,跟随吕岱东征西讨,建功立业。
  不久,会稽郡东冶县等五县贼寇吕合、秦狼等人作乱,吕岱被孙权委任为督军校尉,和蒋钦等人一起讨伐贼寇。战争很快结束,吕合、秦狼被生擒,五县平定,吕岱以军功升为昭信中郎将,从此跻身东吴主要将领之列。
  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许。孙权大怒,遣吕蒙率两万人攻三郡,鲁肃率一万人防御关羽。建安二十年(215),吕岱督孙茂等十将协助吕蒙,攻取三郡。吕岱从长沙攻入,长沙郡安成县、攸县、永新县、茶陵县的官吏进入阴山县城,合兵抵抗吕岱,被吕岱攻击、围困所破。此时,三郡克定,孙权留吕岱镇守长沙郡。然而,安成县县长吴砀和中郎将袁龙意图回归关羽,分别占据了攸县和醴陵县,再次反叛。孙权遣鲁肃攻攸县,吕岱攻醴陵,吕岱擒获并斩杀袁龙,以功升为扬州庐陵郡太守。
  延康元年(220),六十岁的吕岱代替步骘成为交州刺史,从而开始了吕岱一方大员的生涯。此时的交州十分混乱,吕岱初到交州,就纳降了高凉郡贼帅钱博,讨破郁林郡夷贼,攻破作乱于南海之上的贼寇王金,斩杀和生擒万余人。吕岱以功迁为安南将军,假节,封为都乡侯。不久,曾为一方诸侯的交趾太守士燮死亡。孙权任命士燮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九真太守,而让校尉陈时去接替士燮的职位。吕岱趁机提出分交州为交州、广州,自任广州刺史,以将军戴良为交州刺史。士徽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于是自封交趾太守,率兵抵抗戴良等人。吕岱率领三千士兵千里奇袭,日夜浮海,迅速与戴良合军。此时的吕岱已有赫赫威名,士徽听说吕岱到此,大为震怖,率领兄弟六人袒身迎接吕岱。然而这一次,吕岱却没有讲任何情面,直接将六人斩杀。士徽大将甘醴、桓治不忿,率军攻打吕岱,却被吕岱攻破。于是废除广州,仍以吕岱为交州刺史,并进封吕岱为番禹侯。吕岱又讨平九真郡,遣人“南宣国化”,南方的扶南、林邑、堂明等国,都遣使前来贡奉。孙权嘉奖了吕岱,进吕岱为镇南将军。
  黄龙三年(231),七十一岁的吕岱还屯长沙沤口,与太常潘浚一起讨平了武陵夷贼。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吕岱兼并潘璋士众,屯军军事要地--陆口,后徙蒲圻。蒲圻县始设于吴黄武二年(223),以蒲圻湖得名(西梁湖,多蒲草)。蒲圻县管辖地域为今赤壁、嘉鱼、崇阳、通城和咸安南部。治所在竞江口,即今天西梁湖畔的衙门咀。
  嘉禾四年(235),庐陵贼寇李桓、路合,会稽东冶贼寇随春,南海贼寇罗厉一时并起,久久不能平定。孙权于是派吕岱督刘纂、唐咨等前往讨定。不久,吕岱纳降了随春,斩首李桓、罗厉等。孙权对吕岱大加赞赏,诏书中说:“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
  赤乌二年(239),潘浚去世,吕岱接替潘浚领荆州文书,手掌荆州大权,都督蒲圻。不久,廖式作乱,震动广西地区,零陵、苍梧、郁林诸郡皆受到骚扰。吕岱星夜前往讨伐,孙权追拜吕岱为交州牧。一年之后,吕岱终于攻破廖式,斩杀廖式和伪临贺太守费杨,还屯武昌。
  这时,吕岱年已八十,但他依然老当益壮,“体素精勤,躬亲王事”。赤乌八年(245),陆逊去世,诸葛恪代陆逊。孙权于是分武昌为两部分,右部自武昌至蒲圻,由吕岱任都督,加封吕岱为上大将军;任其子吕凯为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建兴元年(252),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加封吕岱为大司马。
  数年之后,九十六岁的吕岱于太平元年(256)与世长辞,其子吕凯将其遗体葬于陆口--今陆溪龙潭垴南山丘。民国二十四年(1935)其墓被盗,内有大刀、弩机、弓箭、长矛及陶器等物。墓坑高约二米,宽约三米,以片砖、条砖拱砌成内棺,现存在墓砖,砖上有文:“使持节交州牧右司马上大将军番禺吕侯冢”。墓址尚存。
  (作者系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参考文献:
  1.《三国志·吴书》;
  2.乾隆《重修嘉鱼县志》;
  3.1993年版《嘉鱼县志》;
  4.1995年版《蒲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