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02:47:45  星期天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长廊 >

清代贡品——通城葛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时间:2021-03-23  

王亲贤

葛是豆科草质藤本植物,有家种、野生之别,而以野生为主,鄂南极为常见。野生葛多生长在坡地和疏林间,茎长二三丈,缠绕于灌丛之上,叶互生,夏天开蝶形紫花,秋天结带状荚果。葛的块根可提制淀粉及药用,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以织布。

葛的茎皮坚韧,约含四成纤维量,通过水煮可分离出来,纤维白、细而长,达7毫米。葛是先秦最重要的纺织原料,《诗经》中涉及葛麻的诗句多达四十馀处,《周礼》记有专门管理葛纺生产的职官“掌葛”。葛布透气、吸湿、散热,是夏季最好的服装质材。秦汉以后,葛渐被丝、麻取代。唐宋以降,葛布主要出产于南方山区。元代设有“葛布局”。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夏服”目下说:“凡葛,蔓生,质长于苧数尺。破析至细者成布,贵重。”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武昌府“土产”目下载:“葛布,蒲圻出。”《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之“武昌府物产考”目下载:“葛,土人采绩作綌。”綌音戏,即粗葛布。康熙《通城县志》“土产”目下,记载有“葛布、葛麻”,同治《崇阳县志》记载说:“葛,通城人多采取缉布。”可见,从明朝到清朝,鄂南葛布产地已由蒲圻转移到了通城。

清代葛类贡品,有广葛、雷葛、祁阳葛、通城葛等。“通城葛”为贡品,本地新旧县志均无记载。据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十四记载:“任土作贡,古制也。各直省每年有三贡者,有二贡者,其物亦屡有改易裁减。今就所见近日例进者,汇录于后:……两湖督端阳进:通城葛二箱,百合粉二箱,通山茶一箱,安化茶一箱,郧耳一箱,香蕈一箱,笋尖一箱,蕲艾一箱,砖茶一箱。” 这里所列贡品,多为食材药品,那么,这里所说的“通城葛”是葛布,还是葛粉呢?

故宮博物院文献馆编的《文献丛编(45)》一书,收录有清代内府奏事处所编《奏事事宜便览》,其中说到:“每年五月即赏王大臣尺头、葛纱,具下司库呈览,下来本处,在月华门散。”“此项即勾单上葛纱,赏……御前侍卫祁阳葛一件、通城葛一件、广葛一件,乾清门侍卫广葛一件、通城葛一件,奏事批本奏蒙古事小卷纱褂一件、祁阳葛一件、通城葛一件。”(另见上海书店《清代档案史料选编(4)》)据此可知,每年端午前夕,宫廷要赏赐夏令用品给大臣和侍卫,“通城葛”就是制作夏天衣服的葛布。清宫档案还有赏赐“通城葛”与升平署宦官、伶人的记载。据清宫道光元年日记档,“六月初六日,遵旨拟得南府……八品首领六名,每名通城葛一件、芙蓉手巾二条”。王芷章据清代升平署档案所撰《清代伶官传》,记载道光三年五月初五日,伶人得升、鸣凤因演出《阐道除邪》二本(依民间流传的张天师捉拿五毒故事所编),各获“赏通城葛一个”;道光四年五月初五日,伶人寿官因演出《阐道除邪》二本,“赏雷葛一个,通城葛一个,又香袋二个”。据此分析,每年进贡的“通城葛”数量应该不少。

清末,葛布作为通城名产,曾进入湖北省会的展览。光绪二十四年《湖北商务报》第二册,载有《湖北督宪张饬设商务公所陈列土产货物札》,其中有“湖北武昌等三十四州县申解陈列土产货物及价值单”,上列:“通城,葛布二匹,每尺价上等一百二十文,中等八九十文,下等六七十文。”宣统初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发起武汉劝业奖进会,通城县的“葛,葛布”在采办入展之目,张迁海《奏办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报告书》(作新社宣统元年版)之《出品志》一章。

民国时期,通城仍产葛布,行销武汉市场。林传甲《大中华湖北地理志》(1919)第九十七章记通城县物产:“农产以谷米为大宗,有小湖南之称。其次则苎麻亦著名,豆、麦皆易获。茶叶产出不盛。葛布特出于何葛塅,行销武汉,呼为银葛。”所谓银葛,就是葛绸,薄如蝉翼,以其有白光如银,故名银葛,其值倍于夏布。作为产地的“何葛塅”,曾经出现于同治《通城县志》,属于崇仙里下图;也曾出现于胡林翼、骆秉章等人的奏稿中,与“麦园”(今麦市)并称。查《通城县地名志》,已经没有何葛塅这个地名了。“塅”是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有一种说法,何葛塅是今通城县麦市镇陈塅至盘石一带的统称,因此地居民多何、葛二姓而得名。通城话的“葛”和“家”非常接近,所以我怀疑就是现在的何家塅,并向湖北科技学院何岳球教授咨询,得到了她的证实。何家塅正是她的老家。

通城县的纺织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在麦市尧家林遗址,就发现有用于原始纺织的陶纺轮,那时的纺织原料,很可能就是葛。可惜该县的葛布纺织工艺可能已经失传,希望县文博部门能采集到纺织工具和纺织品遗物,使之得到保存和展示。据搜狐网2019年8月19日报道,日本挂川市有一家家族企业——小崎葛布工艺株式会社,将葛布纺织技艺传承了700年,并将葛布制作成壁纸、隔扇、窗帘、阳伞等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如果通城县能挖掘葛布传统工艺,并将其发扬光大,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者系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