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吴文谨 通讯员 姜以钢 董 静
果园里的葡萄已采摘完毕,大棚里的菜苔开始抽苔,盆栽蔬菜青翠欲滴……10月26日,记者在咸安区汀泗桥镇联发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古塘村基地,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的目标是种植安全果蔬:看得见的安全,摸得到的新鲜,想得到的健康。”合作社社长、咸安区政协委员张晓明说。52岁的她还是村妇联兼职副主席。
张晓明是古塘村人。精明能干的她原来和丈夫在广东从事交通营运,生意风生水起。浓浓的家乡情结驱使她回乡创业,2014年在古塘村流转360亩田地,成立合作社,种植蔬菜瓜果。
“看到家乡田地无人种,村民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心里就不是滋味。我是想把乡亲们组织起来,帮他们实现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张晓明说,这是她回乡的初衷。她认为,只要科学种植,走绿色发展之路,种田大有可为。
成立联发蔬菜合作社,吸纳126户村民就业;推广有机肥、生物灭虫,杜绝化肥、农药;发展设施农业,建水果采摘基地,办农家乐……建社6年来,张晓明带领乡亲们深耕古塘村,编织自己的田园梦想。期间,合作股东撤资散伙,雪灾摧毁过蔬菜大棚,疫情造成草莓大面积滞销……张晓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她和丈夫不但没有低头,反而愈挫愈勇,信念更加坚定。昔日荒芜的田地孕育着无限生机。
如今,联发蔬菜合作社一年蔬菜产量达到800吨以上,年产值达到360万元。基地吸纳了彭春云等 8 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年付工人工资 20 余万元,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用13万元。村民杨玉桃,她家贫困,儿子残疾,家里劳动力严重不足。签订合同后,她家6亩多地每年可领到2000多元流转租金,她自己一年在合作社可挣劳务收入近万元。
有了合作社,张晓明帮助乡亲们实现了“打工不离家,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钱拿”的梦想,一大批贫困户先后脱贫,张晓明被评为区“巾帼扶贫帮困之星”。
“有一份责任,就应有一份担当,担一份义务。”张晓明时刻告诫自己: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经营好合作社的同时,张晓明关注民生,积极履职,为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18年底,外地一客商在古塘村承包土地种植果蔬,因收成不好欠下几十名务工人员的4万元工钱偷偷跑了。村民找到张晓明支招。张晓明带着村民去派出所,找司法局,跑人社部门……看着务工人员盼着钱过年,张晓明自已先掏腰包给村民们发了工资。
参政议政是重要工作,张晓明积极参加政协视察活动、撰写政协提案。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的短板,张晓明2016年撰写提案,呼吁加强水肥一体化建设;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她2017年撰写《关于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长效机制的提案》。这些提案引起了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深入开展“双安双创”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张晓明经常嘘寒问暖,送衣赠物。每年秋捐资助学,张晓明总是带头捐款捐物;听说村民治病急需救命钱,她连夜送去医药费……今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晓明带领大家奋起抗疫。考虑到一线医护人员家中老人孩子日常生活的需要,张晓明主动与医护人员家属互加微信,她将70多斤盆栽蔬菜和50余斤牛奶草莓送往郑中华等5位汀泗桥镇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属手中,主动为云南驰援咸安的医护人员赠送新鲜农副产品。
“我们计划将合作社扩大到1000亩,成员从现在126户发展到全村300余户共同合作,主打生态观光园品牌,将农事生产、自然观光、娱乐休闲、科技示范融为一体。”说起未来,张晓明信心满满,决心带领村民走向美丽的康庄大道。
(原载2020年10月31日《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