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书香政协 >

半百始近百草园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4-05-11  

游强进


应该是整整50年前,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开始跟着老师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也许是太喜欢鲁迅文字语言、写作风格的缘由,我用积攒的压岁钱到新华书店零购了很多鲁迅著作,包括他的书信、诗歌、日记。还在收有这篇散文的《朝花夕拾》扉页上写上了1975年10月20日的日期。两角五分钱一本的书在那时并不算便宜,但陆陆续续的,也几乎要买齐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所有单行本著作。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虽然在课堂里朗读多次,课外也时常翻阅,但却一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她、亲近她、领略她和感悟她。直到去岁冬月,有幸与几位书画界的朋友一起来到浙江绍兴,才看到如此亲近真实自然亲切的百草园。身临其境,回想50年前习读鲁迅文章之境,真有恍如隔世、穿越时空之感。

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共有台门斗、大厅、大堂、正房、侧厢和杂屋六进,连同后园占地4000余平方米。从第六进的三间平房中门而出,便是约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面对冬日里依旧草青树绿的百草园,我们一行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那段优美的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间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鲁迅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自然指的是没有这些景色和童趣,但在他看来,在百草园的雪地里捕鸟,却也其乐无穷。但联想到当年我们把鲁迅笔下的斑蝥用来当作同学的绰号,而且一直叫到现在,就知道我们是多么喜欢鲁迅的这篇文章了。

只有来到这里,你才能从文字演化成形象,你才能在脑海里浮现出少时的鲁迅在百草园拍斑蝥、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挖何首乌的情景,以及他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的场面。在百草园了解鲁迅生活的场所,解读鲁迅原味的作品,把握鲁迅时代的脉动,再看那川流不息的游览人群,不得不慨叹文化的力量和伟人的魅力,也羡慕绍兴这座名城历史的厚重。是鲁迅的如椽巨笔物化了历史,成就了绍兴,也激活了百草园。

不过,现在的百草园在菜畦前树起了一块写有“百草园”三字的石碑供人留念拍照,使人多少有些不适,它使人猛然想起,这里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也是个免费的5A级景区了。

观毕百草园,就不能不去三味书屋。出鲁迅故居大门左行,不远处的对面,就是鲁迅发蒙读书的三味书屋。书屋约为35平方米,是当时绍兴城内最负盛名的私塾。正像鲁迅在散文里所说的,“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平房。中间挂着一道匾道:三昧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我仔细打量,两边柱下,则是一副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鲁迅12岁进入这间书屋读书,17岁离开,在5年的时间里接受了宿儒寿镜吾的传统教育,学习一般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和汉魏六朝辞文和古典文学作品之类的功课,课余还要阅读许多被一般读书人认为“闲书”的如《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异端邪说的“坏书”。这些具有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的野史、笔记和小说,尤其是陆游、王思任等越中先贤的思想和精神,还有被鲁迅称赞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的儒师寿镜吾愤世疾俗的言行,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鲁迅。为了避免迟到,鲁迅在他的课桌右边角上刻下了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以此提醒和激励自己。正是在这里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他因而比其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得好,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他成长为中国一代文学巨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或许是过去读书不太用功,我们一直没有闹清什么是三味书屋中的“三味”。这次在绍兴,才终于明白三味之含义。三味源自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即“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意思是说经书像食物里的太羹(原汁肉汤),史书像配佐食物的折俎(大块肉),诸子百家的书像食物里的醯醢(肉浆)。虽然导游把这三味解释成读经味如米面,诗史味如肴馔,百家味如姜醋,但我宁愿相信前者。

走出三味书屋,咀嚼少年鲁迅读书之味,联想到少时我们读书之状,真如鲁迅所写,别无二致:“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嗬——’”。我们那时只知晓“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含义,一读到这里,便会朝牙齿不齐整的同学递去鬼脸。至于这些句子的由来,那时是真不明白的。今天当然知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出自《论语》里《述而》篇孔子的话,“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是《幼学琼林》里《身体》篇里的话,“上九潜龙勿用”出自《周易》,而“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尚书》的《禹贡》篇,原文是“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鲁迅这里写的是学生不懂而胡乱拼凑到一处的。至于先生所念,则是收录在《清嘉集初编》里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里的一句。只有来到了三味书屋,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学而知不足,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不可取,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却是不假。若是父母没把鲁迅送到最好的书塾——尽管鲁迅称“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发蒙读书,若没有在三味书屋里苦读5年打下的良好基础,鲁迅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毛泽东语);同样,若没有在百草园里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童趣记忆,鲁迅大抵也写不出这么让人神往的散文来。

(作者系咸宁市政协原秘书长,原载《咸宁日报》01月18日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