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动态提案工作资政建言社情民意委员风采文史长廊党派团体协商议政政协会议专委会工作县市区政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模范机关建设 >

小发夹拓宽振兴路

来源:市政协机关驻港泉村工作队 时间:2022-11-17  


——市政协驻泉港村工作队助推发夹产业强村富民


通山县通羊镇泉港村的一个自然湾,一个新建的发夹饰品加工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厂房上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厂门口竖立一个金色厂牌:通山县七彩饰品扶贫加工厂。

在厂内务工的大多为村里和周边村庄的妇女。每天上班的女工有70多人,还有30多人在家里从事辅助加工,工资实行计件,时间灵活,来去自由。一个普工平均一天可8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大多村民对这种能在家门口就业,又方便照顾老人小孩的模式非常满意。

目前,七彩饰品扶贫加工厂已投资600多万元,流转土地4.8亩,建标准厂房2500平方米,引进先进设备23台套,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人,年产值3000万元,2021年为就业农民工带来收入300余万元。

然而这一切,得益于市政协机关驻通山县泉港村工作队的倾情帮扶和大力支持。

一、以情感召,创办扶贫车间

泉港村是市政协机关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联系点,2015年工作队进驻时该村贫困发生率达25.4%,村集体经济为零。工作队调研后深切感受到,开展驻村帮扶没有产业支撑是难以为继的,于是,千方百计引进本土外乡人员回乡创业,创办扶贫车间,成为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识。

许善斗,泉港村4组人,2004年初中毕业去浙江义乌发夹厂打工,2007年开始租赁厂房独立办加工厂。2017年,市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书与许善斗算成本账,承诺全力支持,通过反复沟通,2017年底许善斗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发夹扶贫车间。

二、流转土地,新建发夹加工厂

发夹扶贫车间经过两年的发展,积累了一些资金,培育了

一批熟练工,稳定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同时,扶贫车间建在村民聚居区,设备简陋,产业链低端利润低,车间空气不畅通及无消防通道的安全隐患也暴露出来。说干就干,在一处抛荒地,通过逐户上门与土地承包的村民沟通和算账,4.8亩流转土地协议如约签订。2020年4月发夹加工厂在新址开工建设,战高温,抗疲劳,奋战6个月,2020年底,一座拥有冲压、喷涂和彩绘3个车间的发夹加工厂拔地而起了。

三、投资入股,提档升级

近两年来,中小实体企业面临方方面面的难题,尤以缺流

动资金为甚。对此,市驻村工作队向市政协领导汇报,跑部门沟通争取支持,通过一番操作,大大缓解了该企业流动资金不充裕难题。一是投资入股,村委入股50万元(其中工作队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享受利润分红;二是通羊镇支持9.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三是争取县人社部门带动就业奖励。此外,由于订单较为稳定,企业自身低成本融资一部分。发夹扶贫车间开始几年是从事行业低端业务,实际为其他企业代工,现在已升级至中端,逐步向高端迈进,购进原材料后根据市场行情自己设计模型加工,既延长了产业链,又提高了利润率。

四、修建产业路,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夹扶贫加工厂距村组一公里左右,是一条土坯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这条路的真实写照。来发夹厂上班的大多妇女是用电动车和自行车代步,土坯路高低不平,时常有工人途中摔伤。与此同时,发夹厂的原材料购进和产品转运都要经过此路段,早日修通此路成为大家共同期盼,市驻村工作队将此纳入2021年驻村帮扶十件实事之一。市政协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通过与交通部门沟通商议,市、县交通运输部门表示克服一切困难,大力支持。2021年10月底,通往发夹加工厂一公里的高质量产业路完工,每天上下班的农民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梁细林到泉港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正在铺设连接发夹加工厂的振兴路




市政协机关驻泉港村工作队到发夹加工厂调查研究


(市政协机关驻港泉村工作队)